《资治通鉴有意思》手机配资论坛官网
第22篇
《资治通鉴》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(公元前403年)开始,记录了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历史。大约一百年后,嬴稷——即秦昭襄王——登上了历史的舞台。
秦昭襄王执政长达56年,在他的领导下,秦国用内政改革和出色的将领,逐步打破六国的抵抗,掌握了九鼎,标志着周朝的结束。他继承了秦孝公和秦惠王时期的政治遗产,又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。可以说,秦昭王的生平,实际上也是半部战国史。
本文将为您讲述秦昭王波澜壮阔的一生,以及那些为他立下赫赫战功的文臣武将们。
展开剩余87%真实的历史,往往比小说更加引人入胜。
1. 前传
秦武王是一位体力极为出众的国君,他的力量令人惊叹,以至于力士如任鄙、乌获、孟说等都曾被提拔为高官。然而,秦武王天生神力,也有点过于玩世不恭。公元前307年8月,正值酷暑,其他人都在避暑,而秦武王却与大力士孟说玩举鼎游戏。或许他想打破战国时期的举鼎纪录,结果因过度用力,不幸绝脉而亡。不同版本中提到他是“绝膑”或伤到膝盖,不论哪种方式,都是极其特殊的死因。
看似秦武王因不务正业而死,但实际上,举鼎的行为暗藏深意。秦武王的举鼎是在洛阳,那个地方是周天子象征权威的所在,而鼎,正是代表着天子权威的物品。秦武王不仅去观看这些“九鼎”,还亲自举起来,挑战周天子的权威,这无疑是一种挑衅,表达了他欲灭周的雄心。虽然这份雄心最终没能支撑他活得更久,但也正应了他自己“死不恨矣”的话,毕竟他的一生,虽短暂却充满了野心和豪情。
2. 芈月
秦昭王的母亲芈八子(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“芈月”)是秦国历史上首位被称作“太后”的女性。芈八子有三个儿子,其中最年长的嬴稷当时在燕国作为人质。尽管她的其他儿子都在秦国,最终,却是远在他乡的嬴稷被立为继承人,成为秦国的新君秦昭王。
这个决定并非完全出于家庭情感,而是基于当时的政治权力斗争。秦惠王的宠姬惠文后只有一个儿子——秦武王,而秦武王死后,惠文后希望扶持庶长子公子壮。但芈八子出身楚国,且有魏冉等重要政治支持,她的儿子嬴稷才成为了最终的继承人。魏冉作为芈八子的异母弟,手握重权,尤其在秦武王去世后,他凭借其权谋帮助嬴稷稳固了政权。
魏冉不仅力保嬴稷继位,还在昭王年少时代理朝政,帮助解决了内部的纷争。他的果断和强硬,使得秦国的内部得以稳定,立下了赫赫战功。然而,他的权力也为他带来了诸多敌人,尤其是原本的朝中丞相樗里子和甘茂。
3. 右丞相
樗里子是秦惠王的弟弟,擅长言辞,机智过人,因此被称为“智囊”。在惠王时期,他因战功被封为樗里子,并且深受宠信。秦武王继位后,他与甘茂一同担任丞相。樗里子不仅有显赫的地位,还因出色的政治手腕帮助秦国征伐外敌,获得了不少战功。即便在秦昭王继位后,樗里子仍然维持着丞相的职位,直到他去世。
樗里子的一生与秦国的发展密不可分,特别是他协助秦国打败魏国、赵国等周边国家的战争,使得秦国的政治地位稳固,也为秦昭王的长期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4. 左丞相
甘茂虽然不是秦国人,但凭借其卓越的军事才能,他迅速崭露头角。秦武王命令甘茂进攻韩国,但甘茂因自身的顾虑一度表现得犹豫不决。最终,甘茂的深思熟虑和对秦王的忠诚,使得他能够成功攻占宜阳,战功卓著。然而,秦武王死后,甘茂未能得到保护,最终逃到了齐国。
甘茂的故事虽然在《资治通鉴》中只有几次出现,但他对秦国的贡献是显而易见的。更为人称道的是他的孙子——十二岁的少年宰相甘罗,他的传奇经历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话题。
5. 亲政
公元前304年,秦昭王年满22岁,举行了成年礼,正式开始亲政。第一个重要的政治举措,就是与楚国怀王在黄棘会盟,重新确定了与楚国的外交关系。昭王在位初期的政策是尽量与楚国修好,这与他的母亲芈八子与楚国的关系密切相关。
然而,随着时间的推移,秦国逐渐与其他六国建立了更强的敌对关系。昭王亲政后,迅速实施了以“远交近攻”为核心的外交政策,开始对韩国、魏国等进行更为猛烈的攻击。通过一系列成功的军事行动,秦国的疆域不断扩展,直至逐步击败了所有敌国。
6. 戏剧
公元前299年,赵国的赵武灵王大胆进入秦国,秦王对他印象深刻。然而,赵武灵王当时已将王位传给了儿子,并自号“赵主父”。赵武灵王的决定极具戏剧性,他的行为不仅打破了常规,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伏笔。
四年后,赵武灵王因政治失败死于沙丘,但这一事件并未结束赵国的命运。秦国最终决定将赵国征服,将赵王囚禁并迫使他割地赔偿。
7. 崛起
秦国的崛起离不开白起的战功,他多次在战场上大获全胜,尤其是在对楚国的战争中,秦国以巨大的兵力压制了楚国。秦昭王的称帝之路,也正是借助这些战功稳步推进的。
公元前298年,秦国与其他国家的战斗逐步展开,长平之战成为了决定性的一役。随着白起的离世,秦国的军力和战斗力也逐渐达到巅峰,而秦昭王的统治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。
8. 征伐
接下来的二十年,秦国的征伐不断,白起成为了秦国的核心军事力量,而范雎则主导了国家的外交政策。通过一系列战略调整,秦国的军事力量不断增强,最终准备对六国发动全面的战争。
随着白起的离世,秦国的征战之路变得更加困难。但无论如何,秦国的崛起已经势不可挡,最终完成了对六国的统治。
9. 范雎
范雎是秦国一位杰出的外交家,他为秦国制定了“远交近攻”的战略,确保了秦国在战国时期的优势地位。他的策略影响深远,不仅改变了秦国的外交方向,也为秦国后来的统一战争奠定了基础。
10. 长平之战
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为激烈的一战,秦国与赵国的全面对抗手机配资论坛官网,决定了两国的未来。长平之战的结果彻底改变了战国格局,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恒运资本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